妊娠合并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是一个综合评估的过程,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以下是具体的诊断标准和步骤:
1. 病史询问
- 既往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肾脏疾病史、家族遗传病史,以及既往妊娠期间是否出现过类似症状。
- 感染史:询问近期是否有链球菌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或皮肤感染等,因为链球菌感染是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常见诱因。
2. 临床表现
妊娠合并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典型症状包括:
- 水肿:轻者表现为眼睑浮肿,重者可能出现全身性水肿,甚至胸腔渗液。
- 高血压:通常为中等程度升高(150-180/90-110mmHg),但可通过利尿恢复正常。
- 尿液异常:
- 血尿(镜下或肉眼血尿)。
- 蛋白尿(轻到中度,严重时可能持续性)。
- 尿量减少,甚至出现少尿或无尿。
- 全身症状:包括乏力、头痛、恶心、呕吐、嗜睡、腰部酸痛等。
- 并发症:可能伴随急性肺水肿、急性肾衰竭,妊娠期流产或早产风险增加。
3. 实验室检查
- 尿液检查:
- 尿蛋白阳性。
- 尿红细胞、白细胞及红细胞管型增多。
- 尿沉渣镜检可发现肾小球炎症的迹象。
- 血液检查:
- 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升高,提示肾功能受损。
- 血清补体C3降低,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升高。
- 全血细胞计数可能显示轻度贫血。
- 肾功能评估:包括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以评估肾功能损害程度。
4. 辅助检查
- B超检查:观察肾脏大小、形态及结构,排除其他肾脏疾病。
- 眼底检查:可见视盘水肿,提示高血压相关改变。
- 肾活检:对于病情不明确的患者,肾活检是确诊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肾小球病变。
5. 诊断标准
妊娠合并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需综合以下几项特征:
- 典型症状:如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
- 尿液检查:出现红细胞、红细胞管型、蛋白尿等。
- 实验室检查:血清补体C3降低,ASO滴度升高。
- 肾功能受损:如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升高。
- B超检查或肾活检结果支持。
6. 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妊娠期肾脏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急性肾盂肾炎、妊娠合并慢性肾炎等)进行鉴别,主要通过病史、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区分。
7. 预后与注意事项
- 急性肾小球肾炎多数预后良好,多数患者在数周至数月内可恢复正常。
- 若病情持续超过2周且未好转,需警惕急性肾衰竭的发生,严重者可能危及母婴安全。
- 妊娠期间应密切监测肾功能和胎儿情况,必要时终止妊娠以保障母婴安全。
通过以上综合评估,可以明确妊娠合并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并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