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评估,具体标准如下:
一、肾功能核心指标
-
尿量异常
- 少尿:每日尿量<25ml或<1ml/(kg·h);无尿:每日尿量<15ml或<0.5ml/(kg·h)。
- 少尿期通常持续10-14天,多尿期尿量>2500ml/m²,恢复期尿量逐步正常。
-
氮质血症
- 血清肌酐(Scr)≥88-142µmol/L,或每日增加≥44µmol/L;
- 血尿素氮(BUN)≥7.5-11mmol/L,或每日增加≥3.57mmol/L。
-
肾小球滤过率(GFR)
- 通过Schwartz公式计算:GFR=0.55×身长(cm)/Scr(mg/dl)。
二、临床表现支持指标
-
全身症状
- 水肿(眼睑或全身性)、高血压(足月儿>90/60mmHg)、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深快、嗜睡)。
- 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烦躁、心率失常)、低钠血症(反应淡漠)。
-
并发症表现
- 肺水肿、心力衰竭(呼吸困难)、脑水肿(呕吐、抽搐)等。
三、辅助检查
-
实验室检查
- 血生化:高钾、高磷、低钠、低钙及酸中毒;
- 尿检:尿比重低,尿钠排泄分数(FeNa)<3%提示肾前性,>3%提示肾性。
-
影像学检查
- 肾脏超声:排查先天性结构异常(如肾积水、梗阻)及肾血流情况。
四、病因及分型鉴别
-
肾前性
- 病史:脱水、休克、低血容量;补液试验后尿量改善。
-
肾性
- 急性肾小管坏死(常见)、肾血管病变或肾小球疾病。
-
肾后性
- 泌尿系统梗阻(如先天性畸形),需超声确诊。
五、诊断流程建议
- 初步评估:尿量监测+Scr/BUN动态检测。
- 病因排查:结合病史(缺氧、感染)、补液试验及影像学检查。
- 分型判断:通过FeNa、尿渗透压及影像结果区分肾前/肾性/肾后性。
注:需排除功能性急性肾损伤(如心力衰竭、尿路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