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治疗
- 改善心脏功能: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氯缬沙坦),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若存在明显水肿或高血压,可联合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减少液体潴留。
- 控制基础疾病: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必要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或钙通道拮抗剂(如地尔硫䓬)调节心率、改善心肌舒张功能。
二、生活方式调整
- 饮食管理:
- 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6克,避免咸菜、腌制品等高钠食物,以减轻水肿和心脏负荷。
- 高蛋白、低脂饮食:多摄入鸡肉、鱼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高胆固醇食物。
- 补充维生素与膳食纤维:多吃新鲜蔬果(如香蕉、菠菜)和全谷物,维持电解质平衡并改善便秘。
-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会加重心脏损伤,需严格限制。
- 控制体重:肥胖者需减重,避免高热量饮食,每日饮水需根据病情调整(严重心衰时限制在1.5-2.0升/天)。
三、心脏康复训练
- 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至少5次,每次30分钟以上,可增强心肺功能。
- 力量训练:低强度抗阻运动(如哑铃、弹力带)每周1-2次,改善肌肉力量。
- 柔韧性训练:瑜伽、太极拳等有助于放松身心,提升平衡能力。
注意:运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劳累,出现气短、水肿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并就医。
四、其他注意事项
- 定期监测:关注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及体重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预防感染:尤其注意呼吸道感染,避免诱发心衰加重。
通过上述综合管理,可有效改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具体用药及运动方案需遵医嘱,避免自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