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损伤诊断标准
一、急性肺损伤核心诊断标准
-
临床表现
- 急性起病,表现为胸闷、胸痛、气短、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咯血、呼吸窘迫或发绀。
- 呼吸频率增快,听诊可闻及湿啰音;部分患者合并胸腔积液时叩诊呈浊音。
-
影像学检查
- 胸部X线/CT: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中晚期可见双肺斑片状浸润影或实变影;肺裂伤可表现为圆形/椭圆形密度增高团块影。
- 可辅助判断是否合并肋骨骨折、气胸、血胸等。
-
实验室指标
- 氧合指数(PaO₂/FiO₂):
- ≤300mmHg(急性肺损伤)或≤200mmHg(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血气分析:早期表现为低氧血症,PaO₂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可能升高。
- 血常规及病原学检查用于排除感染等病因。
- 氧合指数(PaO₂/FiO₂):
-
高危因素
- 存在创伤(如车祸、挤压伤)、感染、休克、误吸等病史。
-
排除其他疾病
- 肺动脉楔压(PAWP)≤18mmHg,或临床排除心源性肺水肿。
二、分型与鉴别诊断
-
肺挫伤
- 典型表现为咯血、局部湿啰音,X线显示斑片状浸润影,常伴肋骨骨折。
-
肺裂伤/血肿
- 胸痛、中等量咯血,影像学可见创伤性囊肿或血肿。
-
血气胸
- 穿透性损伤多见,影像学提示胸腔积气或积液。
三、诊断流程建议
- 结合外伤史、症状及体格检查初步判断。
- 优先完成胸部X线/CT及血气分析。
- 根据氧合指数和影像学结果明确损伤类型及严重程度。
- 必要时行肺功能检测或病原学检查进一步鉴别。
注:以上标准需综合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及高危因素综合判断,避免单一指标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