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良性小动脉肾硬化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严重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疾病的严重性
良性小动脉肾硬化是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导致的肾脏损害,属于慢性肾脏疾病的一种。它可能逐步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甚至尿毒症,最终需要透析治疗。这种疾病还可能引起其他靶器官的损害,如心血管系统(如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视网膜病变等。
2. 主要症状
该疾病的主要症状包括:
- 夜尿增多:由于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这是最早的临床表现。
- 蛋白尿:随着病情进展,尿中可能出现微量到轻度的蛋白,但通常不超过2克/24小时。
- 肾功能下降:肌酐清除率(Ccr)下降,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升高。
- 其他表现:如视网膜动脉硬化、左室肥厚等。
3. 发病机制
该病的发生与长期高血压密切相关,其病理改变包括:
- 小动脉壁玻璃样变;
- 小叶间动脉和弓状动脉壁肌内膜增厚;
- 肾实质缺血性损害。
4. 治疗方法
治疗的核心目标是控制血压和保护肾功能:
- 降压治疗: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若伴糖尿病或慢性肾衰竭则目标为<130/80mmHg。
- 药物选择:常用药物包括钙离子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联合用药。
- 生活方式干预:低盐饮食、限制水分摄入、减肥和锻炼等。
- 保护肾功能:对肾功能下降的患者,需使用保护肾功能的药物。
5. 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早期控制高血压可以显著延缓病情进展。例如,持续高血压5年以上且程度较高(>150/100mmHg)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蛋白尿和肾功能损害。早期发现和治疗高血压对预防良性小动脉肾硬化至关重要。
总结
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良性小动脉肾硬化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能导致慢性肾衰竭和尿毒症。控制血压、保护肾功能以及早期干预是治疗的关键。如果出现夜尿增多、蛋白尿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