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枢性尿崩症
由于垂体后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ADH)减少导致,常见于肿瘤、感染或遗传缺陷等。无论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均需通过口服外源性抗利尿激素(如去氨加压素)进行替代治疗。若存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等原发病,还需同步治疗。 -
肾性尿崩症
多由基因突变引起,患儿发病年龄较小,需对症治疗(如服用氢氯噻嗪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此类类型也无法自愈。
治疗原则
- 补充水分:避免脱水,尤其是婴儿需严格维持水盐平衡。
- 药物干预:中枢性尿崩症首选去氨加压素,肾性尿崩症常需联合氢氯噻嗪和吲哚美辛。
- 病因治疗:如肿瘤切除、感染控制等。
注意事项
家长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调整方案,并注意低盐饮食、避免过度劳累。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或智能受损。
小儿尿崩症需积极干预,建议尽早就诊明确病因后制定个体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