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分泌过多综合征的治疗需根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方案,核心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一、病因治疗
- 肿瘤相关
若由肺癌、垂体肿瘤等引起,首选手术切除或放化疗。 - 药物或感染相关
药物诱发者应立即停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肺部感染需针对性抗感染或治疗原发病。
二、限制水摄入
- 每日饮水量控制在 800-1000ml 以内,重症患者需更严格(如<100ml/天)。
- 通过减少水潴留改善低钠血症,监测体重和尿量变化。
三、药物治疗
- 地美环素
抑制肾小管对ADH的敏感性,适用于限制饮水无效者。 - 托伐普坦
选择性阻断集合管水通道,直接提升血钠浓度。 - 呋塞米
促进水和钠的排泄,需警惕过度利尿导致电解质紊乱。
四、纠正低钠血症
- 高渗盐水(3%氯化钠)
用于严重低钠血症(血钠<120mmol/L),需缓慢静脉输注,24小时内血钠升幅不超过10-12mmol/L。 - 补钠过程中需频繁监测血钠水平(每2-4小时一次)。
五、手术治疗
仅适用于明确的结构性病因(如垂体瘤、异位ADH分泌肿瘤),术后需评估ADH水平是否恢复正常。
六、监测与随访
定期复查血钠、尿钠、尿渗透压等指标,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最佳治疗策略需结合病因(如肿瘤切除、停用诱发药物)、严格限水、药物干预纠正水钠失衡,并根据病情动态调整。对于慢性或难治性病例,托伐普坦等新型药物可能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