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蜂蜇伤后,可通过以下症状判断是否中毒或出现严重反应:
一、局部中毒反应
-
轻度反应
- 蜇伤处出现红肿、灼痛、瘙痒,范围较小且症状逐渐减轻,通常无需特殊处理。
- 若毒刺残留皮肤表面,可见小黑点状刺痕。
-
重度反应
- 蜇伤部位迅速肿胀、形成水疱或血疱,尤其在眼睑、嘴唇等疏松组织处可能高度水肿。
- 疼痛剧烈且持续加重,伴随大面积红斑或瘀点。
二、全身中毒或过敏反应
-
中度症状
- 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低热或全身乏力。
- 四肢麻木或肌肉酸痛,可能因毒素刺激神经引起。
-
重度症状(需立即就医)
- 呼吸系统:呼吸急促、胸闷、喉头水肿或呼吸困难。
- 循环系统:血压下降、心悸、皮肤湿冷或出现休克前兆(如意识模糊)。
- 神经系统:抽搐、痉挛、昏迷或持续高热(>38.5℃)。
三、紧急处理与就医建议
-
初步处理
- 用镊子或卡片刮除毒刺,避免挤压毒囊。
- 用肥皂水或碳酸氢钠溶液冲洗伤口(野蜂毒液多为酸性)。
- 冷敷缓解肿胀和疼痛,每次10-15分钟。
-
就医指征
- 出现任何全身性症状(如头晕、呼吸困难)需立即前往急诊科。
- 既往有蜂毒过敏史者,即使症状轻微也应就医监测。
注意事项
- 蜇伤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延迟性过敏反应可能在数小时后出现。
- 避免抓挠伤口,以防继发感染或溃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