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染途径
钩虫的幼虫(钩蚴)通过皮肤接触污染土壤进入人体,常见于赤足在田间劳作或儿童接触未处理粪便污染的土地时。钩蚴钻入皮肤后,经血液循环移行至肺部,再通过气管进入小肠发育为成虫。 -
致病机制
成虫在十二指肠黏膜上寄生,以口囊咬附肠壁并吸食血液,导致黏膜损伤、出血点及小溃疡形成,引发炎症反应。长期感染可导致贫血、营养不良及消化功能紊乱。 -
高危因素
- 生活或工作于潮湿温暖环境,增加接触钩虫幼虫风险;
- 饮食不洁或生食未洗净蔬果,可能摄入钩虫卵;
- 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感染且症状加重。
总结而言,该病是钩虫通过皮肤侵入、移行至肠道寄生并破坏黏膜引发的感染性疾病,需通过驱虫治疗及纠正贫血等综合措施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