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药物治疗
- 一线药物:包括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抗癫痫药(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和5%利多卡因贴剂,可调节神经递质或直接止痛。
- 二线药物:若疼痛控制不佳,可联合使用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
2. 微创介入治疗
- 神经阻滞:通过精准注射药物阻断疼痛信号传导,效果显著。
- 神经射频调节:利用电脉冲调节神经功能,包括脉冲射频和脊髓电刺激。
3. 物理治疗
- 激光/红外线照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和疼痛。
- 热敷/中医外治:如盐袋热敷或中药外敷,可辅助缓解症状。
4. 中医治疗
- 针灸/电针:刺激穴位调节气血,CT引导下电针治疗对难治性疼痛效果显著。
- 中药内服外治:根据辨证结果个性化用药。
5. 心理干预
- 长期疼痛易引发焦虑、抑郁,需结合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调节情绪。
注意事项:
- 早期干预:建议发病72小时内开始抗病毒治疗,并尽早规范用药以减少后遗神经痛风险。
- 个体化方案:需根据年龄、疼痛程度等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必要时多学科协作。
若疼痛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至正规医院疼痛科就诊,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