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儿重症肌无力,并没有一种绝对“最管用”的药物,因为每个孩子的病情严重程度、身体状况和对药物的反应都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药物及其效果:
-
胆碱酯酶抑制剂
- 常用药物:溴吡斯的明片。
- 效果:可逆地抑制胆碱酯酶,使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蓄积,从而改善肌力,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首选药物。通常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足量,长期维持治疗。但需注意该药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腹部痉挛、恶心、腹泻、痰多、流泪等,还可能出现肌肉痉挛、自发性收缩和无力等。
-
免疫抑制剂
- 糖皮质激素
- 常用药物: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 效果:目前仍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主要药物之一。一般2周内起效,6~8周效果最为显著。75%轻-中度患者对200mg泼尼松具有很好反应,以20mg起始,每5~7天递增10mg,至目标剂量。达到治疗目标后,维持6~8周后逐渐减量。但约40%~50%的患者在服药2~3周内症状一过性加重并有可能诱发肌无力危象,尤其是晚发型、病情严重或球部症状明显的患者。
- 硫唑嘌呤(AZA)
- 效果: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有助于激素减量以及防止疾病复发,作为全身型MG及部分眼肌型MG的一线用药。AZA起效较慢,多于服药后3~6个月起效,1~2年后可达全效,可使70%~90%的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 他克莫司
- 效果:适用于不能耐受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副作用或对其疗效差的MG患者,特别是RyR抗体阳性者。他克莫司起效快,一般2周左右起效,疗效呈剂量依赖性。
- 吗替麦考酚酯(MMF)
- 效果:起始剂量0.5~1.0g/d,分2次口服;维持剂量1.0~1.5g/d,症状稳定后每年减量不超过500mg/d。MMF不可与AZA同时使用,但可与激素联合使用。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低,泌尿系统感染及病毒感染等。
- 环孢素
- 效果:3~6个月起效,用于对激素及AZA疗效差或不能耐受其副作用的患者。环孢素早期与激素联合使用,可显著改善肌无力症状,并降低血中AChR抗体滴度,但肾毒性较大。
- 环磷酰胺
- 效果:用于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及伴胸腺瘤的MG。与激素联合使用可显著改善肌无力症状,并在6~12个月时使激素用量减少。
- 糖皮质激素
小儿重症肌无力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孩子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