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的危害是比较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心力衰竭风险
- 心脏功能受损:肥厚的心肌会使心脏的舒张和收缩功能受到影响,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小儿的心脏功能本就相对较弱,患病后更容易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如呼吸困难、喂养困难等。
- 病情进展迅速:婴幼儿及儿童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病情可能会迅速发展,尤其是 1 岁以下的婴儿,常发生严重的心力衰竭,多在 1 岁之内死亡。
-
心律失常风险
- 易发恶性心律失常:肥厚的心肌组织会导致心脏电生理活动异常,容易引发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这些心律失常不仅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还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危及生命。
- 猝死风险高:小儿肥厚型心肌病是儿童和青少年,尤其是年轻运动员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可能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死亡,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悲痛。
-
生长发育受限
- 运动耐力下降:由于心脏功能受损,患儿在运动时可能会出现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导致运动耐力明显下降,无法进行正常的体育活动和玩耍,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能的提升。
- 营养吸收不良:心力衰竭导致的胃肠道淤血、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等问题,会影响患儿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而导致营养不良,影响身高、体重的增长和身体各器官的发育。
-
其他并发症
- 血栓形成:血流动力学异常可能会导致血液在心脏内流动缓慢,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会引起栓塞,常见于脑、肾、肺等器官,导致相应的症状和并发症,如脑梗死、肾梗死等。
- 感染风险增加: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使患儿更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
总的来说,小儿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危害涉及多个方面。对于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患儿,应尽早进行治疗和管理,以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降低并发症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也需要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和宣传,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