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药物治疗
- 洋地黄制剂(如地高辛):适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新生儿或婴儿,可减慢心室率并预防复发。但预激综合征或合并心力衰竭时需谨慎使用。
-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奎尼丁、胺碘酮、普罗帕酮等,用于转复窦性心律或控制心室率。胺碘酮适用于器质性心脏病患儿。
- 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或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用于控制心室率,尤其适用于持续性房扑。
2. 电学治疗
- 同步直流电击复律:适用于新生儿、小婴儿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紧急情况,复律后需药物维持窦性心律。接受地高辛治疗的患儿需提前停药。
- 食管调搏术:通过食管电极诱发复律,适用于洋地黄中毒或药物复律无效者。
3. 手术治疗
- 射频消融术:微创手术,可根治房扑,适用于药物无效、反复发作或有明确解剖异常的患儿。
- 外科手术:极少数严重病例需开胸修复心脏结构异常(如房间隔缺损)。
4. 其他支持治疗
- 纠正诱因:如低钾血症、洋地黄中毒需及时处理。
- 综合管理:重症患儿需机械通气、液体复苏及脏器支持,同时控制心力衰竭。
注意事项:无症状婴儿可能随年龄增长自愈,但需密切监测;器质性心脏病患儿需优先治疗基础疾病。具体方案需由儿科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