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房扑动的处理需根据患儿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基础疾病综合制定方案,核心治疗措施包括以下五类:
一、药物治疗
-
控制心室率:
- 使用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或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降低心室率,缓解症状。
- 预激综合征患儿禁用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以避免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
转复窦性心律:
- 胺碘酮、奎尼丁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恢复窦性心律,尤其适用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儿。
-
纠正诱因:
- 洋地黄中毒需立即停药,并纠正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
二、电学治疗
-
同步直流电复律:
- 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急性发作,复律前需停用洋地黄类药物至少24小时。
- 新生儿或婴儿病例效果显著。
-
食管调搏术:
- 通过食管电极超速抑制终止房扑,尤其适用于长期服用洋地黄的患儿。
三、导管射频消融术
- 适应证:药物治疗无效、反复发作或合并严重症状的难治性病例。
- 原理:通过热能损毁异常电信号传导路径,根治房扑。
- 优势:微创、成功率高,术后心脏功能可恢复正常。
四、手术治疗
- 右心耳切除术:适用于异常电活动起源于右心耳的难治性房扑,可彻底消除病灶。
五、综合管理
-
生活方式干预:
- 保持情绪平稳,避免过度劳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
- 监测心率及症状变化,定期随访评估心脏功能。
-
基础疾病治疗:
-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减少房扑诱发因素。
注意事项
- 治疗需个体化,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儿慎用药物复律,以防心脏停搏。
- 抗凝治疗在小儿房扑中应用较少,需严格评估血栓风险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