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预激综合征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急诊处理
-
刺激迷走神经:
- 如果患儿血液动力学稳定,可以通过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如刺激咽部引起恶心)来终止心动过速。
- 平卧位、抬高下肢,可以提高刺激迷走神经终止心动过速的有效性。
-
电复律:
- 如果患儿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或药物转复和控制心动过速失败,可以进行同步直流电复律。
- 能量选择为单向波100~200 J,双向波50~100 J,如果无效可以增加电量。
- 预激伴心房颤动的治疗首选电复律。
-
药物治疗:
- 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在刺激迷走神经无效时,可选择作用于房室结的药物,如维拉帕米、普罗帕酮、腺苷或地尔硫卓。
- 逆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在刺激迷走神经无效时可谨慎选用普罗帕酮、腺苷,如仍无效,可选择作用于旁路的药物,如依布利特,上述药物无效时也可选用胺碘酮或同步直流电复律。
- 心房颤动合并预激:首选电复律,禁用作用于房室结的药物如腺苷、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β受体阻滞剂以及洋地黄。可选择作用于旁路的药物,如依布利特和普罗帕酮。
-
食管调搏:
- 如果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复律有禁忌或效果差,有条件者可以行食管调搏终止心动过速。
预防复发
-
观察随访:
- 对于无心动过速病史或经上级医院检查认为不需进一步治疗的患者,可以不服药观察。
- 嘱患者在心悸发作时及时行心电图检查,以确定是否有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发作。
-
导管射频消融:
- 导管射频消融是根治预激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对于反复发作的症状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逆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预激伴心房颤动患者应优先考虑。
- 对于无症状预激患者,可行心脏电生理检查进行危险分层。
-
药物治疗:
- 如果有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病史但消融手术不可行或不可取,在排除缺血性和结构性心脏病后,可口服普罗帕酮。
- 对于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唯一可选择的口服药物是胺碘酮。
其他治疗措施
- 射频消融术:通过经静脉或经皮穿刺将导管送至心脏特定部位,利用高频电流烧灼异常通道组织,直接消除导致快速心律失常的异常传导路径,从而改善症状。
- 药物治疗:可能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如维拉帕米来控制心率,减少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生频率。
- 心电生理检查: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预激综合征及相关的快速心律失常类型,通过观察心脏电信号传导模式来诊断疾病。
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有不适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还要注意合理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