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EHEC)感染的处理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综合治疗,以下为关键措施:
一、基础治疗与支持疗法
-
补液与电解质平衡
- 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注生理盐水,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钠)。
- 监测血常规、电解质水平,必要时补充氯化钾、碳酸氢钠等。
-
饮食调整
- 急性期禁食辛辣、油腻食物,以流质或半流质(如米汤、藕粉)为主,逐步过渡到清淡饮食。
二、对症治疗
-
止泻与止血
- 轻症可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避免使用洛哌丁胺等抑制肠蠕动的药物。
- 严重便血时,可使用止血药物(如止血敏)或内镜下止血。
-
退热与止痛
- 体温>38.5℃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避免阿司匹林(可能诱发溶血尿毒综合征)。
三、抗生素的使用争议
- 慎用或避免抗生素
- 多数指南建议避免使用抗生素(如喹诺酮类、头孢类),因其可能促进细菌释放毒素,增加溶血尿毒综合征(HUS)风险。
- 仅在重症或明确合并其他细菌感染时,由医生评估后选择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四、重症与并发症处理
-
溶血尿毒综合征(HUS)
- 出现少尿、贫血时需血液透析,必要时使用血浆置换或免疫抑制剂。
-
手术干预
- 极少数患者出现肠穿孔、大出血时,需急诊手术止血或切除病变肠段。
五、预防与护理
-
隔离与卫生
- 患者需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天,粪便培养阴性方可解除。
- 注意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
监测与随访
- 定期复查肾功能、血常规,警惕迟发性HUS。
总结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以支持治疗为主,避免滥用抗生素。轻症患者通过补液和饮食调整可自愈,重症需住院监测并发症。若出现血便、少尿、意识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