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局部症状
- 伤口损伤:立即出现皮肤破损、出血,可能伴随皮肤撕裂或肌肉拉伤,严重时可能损伤神经或血管。
- 红肿疼痛:咬伤部位迅速红肿、发硬,触摸时疼痛加剧,可能影响手部活动。
二、感染风险
- 细菌感染:老鼠口腔携带多种细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伤口易化脓、渗液,伴随持续发热。
- 病毒感染:
- 出血热:可能引发发热、出血倾向(如皮下瘀斑)、肾脏损害,潜伏期约7-14天。
- 鼠疫:极少数情况下可能感染鼠疫杆菌,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大、呼吸困难。
三、过敏反应
部分人对老鼠唾液或皮毛过敏,可能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
四、其他风险
- 心理恐惧:咬伤可能引发焦虑、恐惧等情绪反应。
- 破伤风风险:老鼠牙齿锋利,易造成深而窄的伤口,需评估破伤风疫苗接种史。
紧急处理建议
- 立即冲洗:用肥皂水和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减少病原体残留。
- 消毒包扎:碘伏消毒后避免包扎过紧,保持伤口透气。
- 尽快就医:
- 注射破伤风疫苗(根据既往接种史评估)。
- 检测出血热抗体,必要时接种疫苗。
- 若出现发热、意识模糊等全身症状,需立即急诊。
注意:老鼠非狂犬病宿主,无需接种狂犬疫苗。但需密切观察伤口恢复情况,避免二次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