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筋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一般治疗。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 避免过度劳累、外伤、受冷等,以减少症状的加重。
- 物理治疗和体疗,如热敷、冷敷、电刺激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肌肉紧张。
药物治疗
-
皮质类固醇:对早期弥漫性筋膜炎有显著疗效。常用的药物包括泼尼松,剂量一般为20~60mg/d,疗程1~3个月。治疗有效者,临床症状改善一般出现在治疗后1个月左右,首先见肿胀消退,关节活动改善,而皮肤硬化和橘皮样外观则改善较慢。
-
血管活性剂:如丹参注射液,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3~6个疗程常有较好效果。
-
结缔组织形成抑制剂:
- 秋水仙碱:能阻止原胶原转化为胶原,并抑制胶原沉积。剂量为1~2mg/d,共1~3个月。
- 青霉胺:干扰胶原分子间连锁成复合物,抑制新胶原的合成。剂量为0.25~0.75g/d,从0.125g/d开始,逐渐加量。
- 亚细亚皂苷(积雪甙):从中药积雪草中提取,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活性,软化结缔组织。片剂每天服3次,每次3~4片;针剂肌内注射,每周2~3次,每次1支。
-
抗疟药:如羟氯喹、氯喹,有类似免疫抑制剂的作用。羟氯喹200~400mg/d或氯喹250mg/d口服。损害广泛者可用皮质类固醇加抗疟药联合治疗。
-
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NSAID):如布洛芬、塞来昔布等,对缓解关节、肌肉疼痛有辅助作用。
-
其他药物:如酮替芬,每天2~4mg,分2次口服,其机制是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颗粒释放。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也可能对部分病例有效。
其他治疗方法
- 中药外敷:利用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药材贴于患处,达到止痛消肿的目的。
-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气血流通,缓解筋膜紧张和不适感。
- 康复训练:在病情稳定后,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伸展运动、力量训练等,有助于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弥漫性筋膜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患者应在正规医院就诊,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并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