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诊断与评估
- 精准诊断:需结合病史、发作类型(局灶性/全面性)、脑电图特征及神经影像学检查(如MRI)明确癫痫综合征类型。部分病例需通过基因检测或抗体检测排查遗传性或免疫性病因。
- 共患病筛查:评估发育迟缓、认知障碍等共患病,制定综合管理计划。
2. 治疗原则
- 药物治疗:
- 一线用药:根据发作类型选择抗癫痫药物(ASM),如部分性发作可用卡马西平,全面性发作可选丙戊酸钠。婴幼儿期优先选择奥卡西平,学龄期注意药物对认知的影响。
- 用药规范:需足疗程(至少2年无发作且脑电图正常)后缓慢减停,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 非药物疗法:
- 生酮饮食:适用于药物难治性癫痫,需严格监测不良反应。
- 手术治疗:针对明确致痫灶(如海马硬化)或神经调控(如迷走神经刺激术)。
- 免疫/基因治疗:针对特定病因如自身免疫性脑炎或遗传性癫痫。
3. 急性发作处理
- 保持环境安全,避免误吸,记录发作时间及特征。
- 若持续超过5分钟需及时就医,不可强行按压或塞入口中物品。
4. 长期管理
- 定期随访:监测脑电图、肝肾功能及药物副作用,每3-6个月复诊。
- 生活护理:避免诱因(如疲劳、强光),保持规律作息,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生酮饮食期间)。
- 心理支持:减轻病耻感,指导家长与学校沟通应急处理措施。
5. 特殊注意事项
- 疫苗接种:部分疫苗可能诱发发作,但总体不影响预后,需权衡利弊。
- 发育监测:关注认知、语言及运动发育,早期干预功能障碍。
提示:约2/3患儿通过规范治疗可实现长期无发作,但需坚持个体化方案。若药物控制不佳,应及时评估手术或神经调控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