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治疗
主要用于缓解症状、控制并发症,无法根治瓣膜病变:
- 利尿剂(如呋塞米):改善心力衰竭引起的水肿。
-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降低心室率,减轻心肌耗氧,适用于合并房颤患者。
- 抗凝药(如华法林):预防血栓形成,尤其适用于房颤患者。
- 抗生素:风湿热患者需长期使用苄星青霉素预防复发。
二、手术治疗
1. 传统外科手术
- 瓣膜置换:适用于严重瓣膜病变(如钙化、畸形)无法修复者,需开胸并体外循环支持。
- 瓣膜修复:保留患者自身瓣膜,通过成形术矫正功能,创伤较小但适用范围有限。
2. 微创介入治疗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无需开胸,通过导管植入人工瓣膜,创伤小、恢复快,尤其适合高龄或高危患者。
- 球囊扩张术:适用于单纯性瓣膜狭窄且钙化较轻的患者。
三、术后管理与注意事项
- 伤口护理:术后两周可淋浴,避免搓擦伤口,发现红肿或发热需及时就医。
- 活动限制: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逐步恢复活动。
- 饮食与用药:低盐低脂饮食,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抗凝药剂量。
- 定期复查:术后需定期心脏彩超监测,早期每年复查,病情稳定后可延长至3-5年。
四、日常预防建议
- 控制危险因素:管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戒烟限酒。
- 预防感染:注意呼吸道感染,高危人群定期筛查。
- 增强体质:适度锻炼心肺功能,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总结
轻度患者可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管理延缓病情;中重度患者需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手术或介入治疗;术后需严格随访并预防并发症。具体方案需由心血管专科医生综合评估后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