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终末期肺炎通常难以根治,原因如下:
- 患者自身因素
- 身体机能衰退:老年人身体各器官功能减退,免疫功能低下,呼吸系统的防御机能也随之下降,例如咳嗽反射降低,纤毛运动减弱,使得肺部清除病原体的能力变差,容易发生感染且感染后恢复困难。
- 基础疾病多:终末期肺炎患者大多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如各种脑血管病恢复期、恶性肿瘤晚期、重症糖尿病、肝肾功能衰竭等。这些基础疾病会进一步削弱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抵抗力,影响肺炎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多脏器功能受累,引发并发症,如呼吸衰竭、心肾功能衰竭、心律失常等,使病情更加复杂和严重。
- 疾病特点
- 感染严重且复杂:终末期肺炎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或身体衰竭,易发生多种病原体感染,常见的有细菌、病毒、真菌等,且往往是混合感染,这增加了治疗的难度。长期使用抗生素还可能导致耐药菌的产生,使感染难以控制。
- 症状不典型:大多无典型肺炎的症状如发热、咳嗽、咳痰等,起病方式一般以精神萎靡、乏力、卧床、大小便失禁、神志变化、跌倒多见,易误诊及漏诊,从而延误治疗时机。
- 炎症吸收缓慢:终末期肺炎大多为小叶性支气管性肺炎,此类患者吞噬细胞功能减退,不能及时吞噬肺泡内的异物,易导致吸收延缓性肺炎,即使用敏感抗生素后,症状体征消失,但胸部 X 线检查炎症阴影长期不吸收。
不过,也有极少数老年人终末期肺炎患者在积极治疗后可能达到临床治愈。这取决于患者的一般身体状况、肺炎感染的细菌类型、医院的治疗水平、家庭的经济情况等综合因素。如果患者身体基础较好,感染的病原体对药物敏感,且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包括针对病原体的抗感染治疗、呼吸支持、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同时没有严重的并发症,那么有可能控制病情,达到临床治愈的标准,如临床症状消失、肺部体征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影像学检查显示肺部炎症病灶明显吸收或完全消散。但即使达到临床治愈,患者仍可能因基础疾病等因素,面临再次感染或病情反复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