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治疗
- 充分休息:患者需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以减轻心脏负担。
- 营养支持: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补充发热引起的消耗。
二、药物治疗
- 早期应用抗生素:一旦怀疑或确诊,立即开始经验性广谱抗生素治疗,覆盖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等常见病原体。
- 足量足疗程:抗生素需静脉给药,剂量充足,疗程通常持续4到6周,确保彻底清除感染。
- 调整抗生素:血培养和药敏结果出来后,根据病原菌种类和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
三、手术治疗
- 手术指征:适用于瓣膜穿孔、腱索断裂、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感染、感染难以控制或复发、存在心脏传导阻滞或其他结构性心脏病相关并发症的患者。
- 手术方式:包括心脏瓣膜置换术和心脏瓣膜修复术等,旨在去除感染灶,改善心脏功能。
四、支持治疗和监测
- 密切监测:住院期间需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心脏结构变化,监测感染指标和肾功能等。
- 并发症管理:如出现心力衰竭、栓塞事件或继发性感染,需相应处理,例如使用心力衰竭药物、抗凝治疗或处理脓毒性休克等。
五、预防栓塞并发症
- 抗凝药物:对于存在栓塞高危因素的患者,如赘生物较大、活动度高、有栓塞病史等,可考虑应用抗凝药物预防栓塞并发症,但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避免出血。
六、加强护理
-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定期牙科检查,预防感染扩散。
- 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早期诊断和快速启动合适的治疗策略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应用上述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