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S)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治疗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具体效果因人而异:
- 改善帕金森症状的药物
- 左旋多巴及复方制剂:如美多芭、息宁等。左旋多巴是治疗帕金森病的金标准药物,能有效改善运动迟缓、肌强直等症状。对于 VPS 患者,使用后部分患者症状可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可能会出现异动症、开关现象等副作用。
-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罗匹尼罗等。这类药物可直接激动多巴胺受体,发挥类似多巴胺的作用,可单独或与左旋多巴联合使用,能改善症状,且较少引起异动症,不过可能导致嗜睡、幻觉等不良反应。
- 单胺氧化酶 B 抑制剂:如司来吉兰、雷沙吉兰。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 B,减少多巴胺的降解,增加脑内多巴胺水平,可改善帕金森症状,常与左旋多巴合用,能提高疗效,降低左旋多巴用量,同时可能会有口干、恶心等轻微不良反应。
- 改善脑循环和脑代谢的药物
- 丁苯酞:可改善脑缺血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增加缺血区毛细血管数量,促进侧支循环建立,还能改善线粒体功能,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脑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有助于缓解症状。
- 尼麦角林:是一种半合成的麦角碱衍生物,具有 α -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作用和血管扩张作用,可加强脑细胞能量的新陈代谢,增加氧和葡萄糖的利用,改善智能障碍,促进神经递质多巴胺的转换而增加神经传导,对 VPS 患者的认知和运动功能可能有一定改善效果。
- 胞磷胆碱钠:可以促进卵磷脂的生物合成,改善脑组织代谢,促进大脑功能恢复,对改善患者的认知和运动障碍可能有帮助。
- 其他药物
- 金刚烷胺:具有促进多巴胺释放和抑制多巴胺再摄取的作用,对帕金森病的震颤、肌强直有一定疗效,也可用于 VPS 患者,部分患者使用后症状能得到改善,但可能出现下肢网状青斑、失眠等副作用。
- 抗胆碱能药物:如苯海索。主要适用于震颤明显的患者,通过抑制乙酰胆碱的作用,恢复乙酰胆碱和多巴胺的平衡,改善帕金森症状。但由于其副作用较多,如口干、视物模糊、排尿困难等,且可能加重认知障碍,在 VPS 患者中需谨慎使用,尤其是老年患者。
VPS 患者的用药需根据个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选择和调整,同时还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