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的药物治疗需根据病情侧重不同方向,以下为常用且效果较好的药物分类及具体选择:
一、预防室性心律失常药物
- β受体阻滞剂:作为基础治疗,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少室速发生风险。常用药物包括美托洛尔、阿托品、山莨菪碱等。
- 胺碘酮: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适用于反复室速或室颤患者,需注意长期使用的副作用(如甲状腺功能异常)。
- 索他洛尔:兼具β受体阻滞和Ⅲ类抗心律失常作用,适用于高危患者。
- 普罗帕酮:用于控制早搏及快速性心律失常,需警惕其致心律失常风险。
二、心力衰竭治疗药物
- 利尿剂(如呋塞米):缓解右心衰竭引起的水肿及呼吸困难。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贝那普利):改善心肌重塑,延缓心功能恶化。
- 钙离子拮抗剂:辅助改善心肌重构,但需谨慎使用以避免加重心衰。
三、辅助治疗药物
- 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林):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适用于高危患者。
注意事项
- 联合用药:β受体阻滞剂常与胺碘酮联用以增强疗效。
- 个体化调整:需根据心功能、心律失常类型及药物耐受性制定方案,定期监测电解质和心电图。
- 生活方式配合:避免剧烈运动,控制情绪波动,以降低猝死风险。
对于药物控制不佳或反复室速/室颤者,需考虑射频消融或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