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丝虫病(也称为象皮病)是一种由丝虫目线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其症状可以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以下是详细的症状表现:
急性期症状
- 1.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患者常出现寒战、高热,受累的淋巴管和淋巴结疼痛、肿大。炎症消退后,淋巴结仍可肿大炎症常沿大腿内侧淋巴管发展,形成离心性发展的红线,称为“逆行性淋巴管炎”,一般持续1-3天波及皮内微细淋巴管时,可出现“丹毒样性皮炎”,俗称“流火”,约持续一周消退
- 2.丝虫热:周期性突然发生寒战、高热,持续2-7天消退。部分患者仅低热但无寒战
- 3.精囊炎、附睾炎、睾丸炎:主要见于斑氏丝虫病。患者自觉由腹股沟向下蔓延的阴囊疼痛,可向大腿内侧放射。睾丸及附睾肿大,阴囊红肿、压痛
- 4.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综合征:表现为畏寒、发热、咳嗽、哮喘、肺部有炎症阴影,痰中有嗜酸性粒细胞和夏科雷登结晶
慢性期症状
1.淋巴水肿与象皮肿: 淋巴水肿可因淋巴液回流改善后自行消退。若淋巴回流持久不畅则发展为象皮肿,常见于下肢,表现为凹陷性坚实性水肿,皮肤变粗增厚、皮皱加深,易继发细菌性感染,形成慢性溃疡 象皮肿是淋巴丝虫病晚期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皮肤增厚、粗糙,皮下组织增生,使患肢增粗、变硬,外观类似象腿
2.鞘膜积液: 精索、睾丸的淋巴管阻塞,淋巴液流入鞘膜腔内,形成鞘膜积液。积液量较多时,阴囊显著肿大
3.乳糜尿: 丝虫成虫及其代谢产物、崩解产物、虫卵抗原物质等异物刺激淋巴管壁,使通透性增加,蛋白成分渗出至淋巴液中,使其变成白色奶样混浊。乳糜尿通常为间歇性发作,颜色从淡黄色到乳白色不等,可能伴随腹部不适或腹泻
4.隐性丝虫病: 患者外周血中可查到微丝蚴,但无明显临床症状
其他症状
- 皮肤炎症:急性期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红肿、发热、疼痛等症状
- 全身症状:包括低热、盗汗、倦怠、厌食、消瘦、贫血等。
诊断与治疗
诊断通常依赖于血液检查以发现微丝蚴。治疗方面,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乙胺嗪、伊维菌素等
淋巴丝虫病的症状复杂多样,及时就医并进行适当的治疗是控制病情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