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倾向性
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研究表明患者一级亲属(如母亲、姐妹)的发病风险较普通人群显著增加。例如,有家族史的女性患病概率是普通人群的2-3倍。部分基因变异(如WNT4、CDKN2B-AS1等)可能通过影响子宫内膜细胞迁移或免疫调节等机制增加遗传风险。 -
遗传机制的复杂性
尽管遗传因素被证实参与发病,但并非唯一决定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多基因、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环境(如经血逆流)、免疫异常、激素水平等密切相关。例如,经血逆流学说认为,经期子宫内膜碎片通过输卵管逆流至盆腔并种植,是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 -
对下一代的影响
若母亲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女儿患病风险增加,但并非必然遗传。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影响疾病易感性间接作用于下一代,而非直接决定发病。男性后代虽无直接患病风险,但可能通过遗传易感性影响配偶的发病概率。
建议:有家族史的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如超声、MRI),早发现早干预。备孕前建议咨询医生,评估疾病对生育的影响并制定治疗方案。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