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叮咬急救处理步骤(适用于脸部)
-
切勿强行拔出或拍打蜱虫
蜱虫头部有倒钩,硬拉可能导致口器断裂残留皮肤内,增加感染风险。尤其脸部皮肤较薄,操作不当易引发严重炎症或疤痕。 -
紧急处理让蜱虫松口
- 酒精/碘伏涂抹:用棉签蘸取酒精或碘伏,反复涂抹蜱虫身体及叮咬处,使其麻痹后自然脱落。
- 油脂类物质(如石蜡油、凡士林):滴在蜱虫周围,隔绝空气使其窒息松口。
- 热源刺激:若条件允许,用烟头、打火机(保持安全距离)短暂烫蜱虫尾部,促使其退出。
-
正确移除蜱虫
使用尖头镊子紧贴皮肤夹住蜱虫头部(非身体),垂直向上均匀用力拔出,避免扭转或挤压。操作后检查口器是否完整,若有残留需就医处理。 -
伤口消毒与观察
- 用碘伏由内向外消毒伤口,覆盖无菌纱布。
- 记录叮咬时间,密切观察1个月内是否出现发热、红肿扩散、肌肉疼痛等症状,可能提示感染蜱传疾病(如莱姆病、森林脑炎)。
-
立即就医的情况
- 自行处理失败或口器残留。
- 出现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面部肿胀)或疑似感染症状。
- 建议携带取出的蜱虫标本,方便医院检测病原体。
注意事项
- 预防措施:拜山时穿浅色长袖衣裤,扎紧领口/袖口,裸露皮肤喷涂含避蚊胺(DEET)的驱虫剂。
- 后续护理:避免抓挠伤口,保持清洁干燥,短期内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
提示:脸部靠近眼睛、口鼻等敏感区域,建议优先就医处理,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