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梗塞性痴呆的形成机制与脑血管病变及脑组织损伤密切相关,具体成因可归纳为以下两方面:
一、主要病因
-
脑血管病变
-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脂质沉积形成斑块,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引发脑缺血和梗死。
-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加速血管硬化和损伤,增加血管破裂或闭塞风险。
- 高脂血症与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血糖控制不佳加速动脉硬化进程,损害微血管功能。
- 心脏病(如房颤):心脏血栓脱落引发脑栓塞,导致多发性脑梗死。
-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及缺乏运动可加重血管损伤和血液黏稠度。
-
危险因素
- 年龄与遗传:高龄人群及有家族史者因血管退行性变或遗传易感性更易患病。
- 卒中史:既往脑卒中患者因脑组织已受损,再次梗死后更易累积认知功能障碍。
二、病理机制
-
脑组织损伤累积
反复发生的脑梗死(尤其是皮质下小动脉病变)导致多个脑区缺血性坏死,破坏神经传导通路,最终引起广泛性脑萎缩和脑室扩张。 -
关键脑区受累
额叶、颞叶及边缘系统等与认知、记忆相关的区域受损,直接影响信息整合、执行功能和情绪调节。 -
脑血流动力学异常
长期低灌注或血流中断导致神经元缺氧死亡,白质疏松和微血管病变进一步加剧认知功能退化。
总结
多发梗塞性痴呆是脑血管病变长期累积的结果,以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为核心诱因,通过多次脑梗死事件引发脑组织不可逆损伤。预防需从控制基础疾病和改善生活方式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