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接毒性损伤
部分农药(如有机磷、百草枯等)的化学成分可直接损伤肾小管细胞,导致细胞变性、坏死。例如,有机磷农药会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引发乙酰胆碱蓄积,造成血管收缩和肾缺血缺氧;熏蒸类农药(如溴甲烷)则可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并直接损害肝肾。 -
代谢异常与氧化应激
农药代谢过程中可能产生自由基,引发脂质过氧化反应,导致肾小管细胞损伤或凋亡。例如,除草剂(如百草枯)会干扰线粒体功能,减少抗氧化物质,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
肾血流与血流动力学改变
乙酰胆碱蓄积可引起全身血管痉挛,导致肾脏缺血缺氧。中毒引发的脱水、休克等全身反应会进一步加重肾脏负担。 -
免疫与炎症反应
部分农药可引发过敏反应或免疫紊乱,导致自身抗体攻击肾脏组织。严重中毒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也可能累及肾脏功能。 -
其他机制
- 横纹肌溶解:某些农药中毒可导致肌肉溶解,堵塞肾小管,引发急性肾损伤。
- 电解质紊乱:中毒后可能继发酸碱失衡或电解质异常,加重肾脏损伤。
综上,农药中毒性肾病的形成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表现与农药类型、接触剂量及个体差异密切相关。及时脱离毒物接触并针对性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