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的饮食需根据病情阶段进行调整,以下是具体介绍:
急性期
一旦确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需立即禁食,以减轻肠道负担,帮助肠道恢复。禁食时间根据病情轻重而定,轻者 5 - 10 天,重者 10 - 15 天或更长。腹胀明显时还需给予胃肠减压。此阶段完全依靠静脉营养来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供给营养。静脉营养的成分包括:
- 液量:根据日龄每日总液量为 100 - 150ml/kg。
- 热卡:病初保证每日 209.2kJ/kg(50kcal/kg),以后逐渐增加至 418.4 - 502.1kJ/kg(100 - 120kcal/kg)。其中 40 - 50% 由碳水化合物提供,45 - 50% 由脂肪提供,10 - 15% 由氨基酸提供。
- 碳水化合物:一般用葡萄糖,每天 5 - 18g/kg,周围静脉输注。
- 蛋白质:常用 6% 小儿氨基酸注射液,开始以每日 0.5g/kg,按每日 0.25 - 0.5g/kg 递增,最大量为每日 2.5g/kg。
- 脂肪:常用 10% 脂肪乳,开始每日 0.5g/kg,按每日 0.25 - 0.5g/kg 递增,最大量每日 3g/kg。
- 电解质:一般每日供给钠 3 - 4mmol/kg,钾 2 - 3mmol/kg,氯 2 - 3mmol/kg,与上述营养物质配成 1/4 - 1/5 张液体输入。同时应监测血电解质浓度,随时调整。
恢复期
当腹胀消失,大便潜血转阴,腹部 X 线平片正常,一般状况明显好转后,可以逐渐恢复进食。开始进食时,先试喂 5% 糖水 3 - 5ml,2 - 3 次后如无呕吐及腹胀,可改喂稀释的乳汁,从每次 3 - 5ml 开始,逐渐加量,每次增加 1 - 2ml。以母乳为最佳选择,切忌使用高渗乳汁。如果患儿无法耐受母乳喂养,可选择适合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的特殊配方奶。喂养方式应采用少量多餐,使用小口径奶嘴,控制喂养速度,避免吞咽过多空气。
需注意,每个患儿的病情和恢复情况不同,饮食调整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在恢复进食过程中,若患儿又出现腹胀、呕吐等症状,则需再次禁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