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性溃疡的形成原因
应激性溃疡的形成通常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1. 严重创伤
- 严重外伤:如车祸、坠落等导致的严重身体创伤。
- 大面积烧伤:严重烧伤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
- 颅脑外伤:如脑震荡、脑挫伤等。
- 腹部手术:尤其是复杂的大型手术。
2. 严重感染
- 败血症: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引发的严重感染。
- 重症肺炎:严重的肺部感染。
3. 休克
- 失血性休克:大量失血导致的休克。
- 感染性休克:严重感染导致的休克。
4. 药物使用
- 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泼尼松等。
5. 其他因素
-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如精神创伤、过度紧张等。
- 胃黏膜屏障损伤:胃壁血流减少,胃黏膜上皮细胞功能受损。
- 胃酸和H+的作用:胃酸增多,胃黏膜屏障受损,H+逆行扩散。
- 代谢产物的影响:如前列腺素(PG)产生减少,炎性介质失控等。
-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引起急性胃炎,但与应激性溃疡的关系尚不确定。
- 胆盐的作用:胆盐被认为是造成胃黏膜损害的重要物质之一。
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胃黏膜防御机能减低
- 微循环障碍:应激状态下,胃黏膜局部微循环障碍,导致黏膜缺血、缺氧。
- 黏膜屏障功能降低:碳酸氢盐和上皮屏障功能降低,胃黏膜易受损伤。
2. 胃酸分泌增加
- 胃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加重胃黏膜防卫系统的负荷。
- 胃蛋白酶原分泌增多:胃蛋白酶原分泌增加,与胃酸共同作用,加重胃黏膜损伤。
3. 神经内分泌失调
-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活:应激状态下,该轴被激活,导致胃酸分泌增加。
- 神经肽释放增加:如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5-羟色胺(5-HT)等,参与并介导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4. 其他因素
- 炎性介质释放:缺血情况下产生的各类炎性介质,如超氧离子、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参与应激性溃疡的发病过程。
- 胃黏膜上皮细胞更新减慢:应激状态下,胃黏膜上皮细胞增生减慢,屏障作用削弱。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胃黏膜发生急性糜烂、溃疡,甚至出血,形成应激性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