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特色民俗包括:
-
四平调:四平调是由苏北花鼓演变而成的,在民间曾有四拼调的俗称,1930年左右由化装演唱演变为登台着戏装演唱。四平调以花鼓为基础,同时又大量吸收了其他姊妹剧种的艺术营养,形成了具有浓厚地域特点的艺术风格。
-
肘歌:通俗讲,肘歌就是一人用肘举着一个小孩,表演者为成人和4岁到6岁的儿童。成人拿着剑、枪、葫芦等,肩上站立一儿童,摆出各种造型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随着锣鼓的节奏,肘歌队不断变换着队形,远远看去,像一队舞动着的戏装人物从人群的头顶上走过去。
-
剪纸:商丘市夏邑县火店乡马庄村的剪纸艺人邹素云,因剪龙闻名海内外,被誉为中华龙女。她以纯朴的感情将心中之龙趣味化、感情化、人格化,她的剪纸构图新颖,剪法娴熟、不勾、不描、随心所欲,一剪而成。
-
二鬼摔跤:二鬼摔跤是一人背驮着二鬼摔跤道具而进行表演的民间舞蹈,又叫二娃摔跤、二喜摔跤。主要流传于夏邑及周边县市民间。
-
花鼓舞:花鼓舞以其夸张的生活动作、绝妙的武术动作和生动的动物模仿,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
-
管子:管子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吹奏乐器,同时也是宗教音乐的主奏乐器。
-
麒麟舞:麒麟舞原为明末宫廷中的娱乐项目,南明灭亡时(公元1661年),掌管宫廷文化娱乐的文林郎冯玮归隐故里,将一对麒麟皮带给睢县大刘寨村的冯氏族众,并亲授演舞之术,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
商丘古城过大年:在农历春节进入倒计时之际,商丘古城早已沉浸在喜庆红火的年味儿之中。古城精心装扮,热气腾腾的生活景象既是传统而又熟悉的新春气息,也是这座千年古城里愈加浓郁的商丘年味。
以上就是商丘的一些特色民俗,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也成为了商丘独特的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