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评估
- 症状观察:关注孩子是否频繁打鼾(≥3晚/周)、张口呼吸、睡眠憋气、反复觉醒、白天嗜睡或注意力不集中等。
- 体征检查:检查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肿大、肥胖或颌面畸形等体征。
- 专业检查:
- 多导睡眠监测(PSG):诊断OSA的“金标准”,评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OAHI)以判断严重程度。
- 影像学检查:如鼻咽侧位片、CT或鼻咽喉内镜,明确上气道阻塞部位。
二、治疗方案
1. 手术治疗
- 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适用于腺样体或扁桃体肥大导致的OSA,是儿童一线治疗方案,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可减少术中出血和恢复时间。
- 其他手术:如鼻甲消融、鼻息肉切除、颌面畸形矫正术等,针对特定病因。
2. 非手术治疗
-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适用于手术禁忌、术后未缓解或中重度患儿,需夜间佩戴呼吸机以保持气道通畅。
- 口腔矫治器:适用于轻中度OSA或不能耐受CPAP的患儿,通过前移下颌扩大气道。
- 药物治疗:
- 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适用于轻中度OSA,需短期使用。
- 控制体重:肥胖患儿需通过饮食和运动减重,可显著改善症状。
3. 保守治疗与观察
- 1-3个月观察期:轻度患儿可尝试药物治疗并监测症状变化,若无效则需手术。
-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过敏原、减少呼吸道感染、侧卧睡姿、垫高枕头等。
三、术后管理
- 再评估:术后6-8周需复查PSG,确认症状是否缓解,尤其对高危患儿(如<3岁、严重OSA)。
- 长期随访:关注生长发育、认知功能及心血管健康。
四、多学科协作
复杂病例需耳鼻喉科、口腔科、内分泌科等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定综合方案。
总结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轻度患儿可尝试药物与观察,中重度需手术或CPAP,肥胖者需减重。具体方案需结合个体情况,由专科医生评估后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