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糜烂性胃炎药物治疗方案
一、核心治疗药物
-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通过强效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糜烂黏膜的刺激,促进愈合。这类药物起效快、作用持久,是急性期的首选。
- 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适用于对质子泵抑制剂不耐受者,可短期缓解症状。
-
胃黏膜保护剂
- 铋剂(如枸橼酸铋钾、胶体果胶铋):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隔离胃酸侵蚀,同时刺激黏液分泌和修复。
- 硫糖铝/铝碳酸镁:中和胃酸并吸附胆汁,快速缓解烧心、疼痛,尤其适合胆汁反流相关糜烂。
-
抗酸药(如氢氧化铝、铝碳酸镁咀嚼片)
- 快速中和胃酸,用于急性症状(如剧烈烧心)的即时缓解,但需与其他长效抑酸药联用。
二、辅助治疗药物
-
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 仅限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需采用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根除感染,防止糜烂进展为溃疡。
-
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
- 改善胃排空延迟、腹胀等症状,减少胃内容物滞留对黏膜的刺激。
三、用药注意事项
- 联合用药:通常需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联用(如奥美拉唑+硫糖铝),严重者可加用抗酸药。
- 疗程规范:质子泵抑制剂建议连续使用4-8周,铋剂不超过4周(避免铋蓄积)。
- 副作用管理:
- 质子泵抑制剂可能引起头痛、腹泻,长期使用需监测骨密度;
- 铋剂可能导致黑便,需与消化道出血鉴别。
四、就医与调整
急性期建议优先选择静脉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注射液),症状稳定后转为口服。若用药72小时未缓解或出现呕血、黑便,需立即就诊。
提示:以上方案需经消化科医生评估后使用,自行用药可能掩盖病情或加重黏膜损伤。治疗期间需严格戒酒、避免NSAIDs类药物(如阿司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