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其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组织灌注不足:心源性休克时,心脏泵血功能显著下降,导致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量明显减少。这会引起组织缺氧和缺血,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严重时可导致细胞死亡。如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极为敏感,缺血、缺氧超过4-6分钟即可引起脑组织不可逆的损伤;肾脏缺血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出现少尿或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表现。
-
器官功能障碍
- 肾功能障碍:休克可直接导致肾脏的血流灌注不足,引起肾脏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导致尿量减少,严重时发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急性肾功能衰竭又会反过来加剧休克,形成恶性循环。
- 脑损伤:由于心源性休克引起的脑组织灌注不足,脑组织氧供不足,可进而引起脑损伤。缺氧还可使颅内血管通透性增加,继发脑水肿,出现颅内高压,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的损伤。
- 心血管并发症: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病程中,心源性休克可出现心肌梗死等心血管并发症,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如胸痛、胸闷等。同时,休克还可能使心脏的供血血管冠脉内血流减少,导致心脏缺血,加重心脏损伤。
- 消化道并发症:可能出现肝功能衰竭、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黏膜水肿、出血、坏死等,并发应激性溃疡和急性出血性肠炎。
-
代谢紊乱:由于组织灌注不足和细胞缺氧,心源性休克患者常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同时,肝脏等器官功能受损,会影响乳酸的代谢,导致乳酸堆积,进一步加重酸中毒。还可能出现高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这些代谢紊乱会严重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
多器官功能衰竭:如果心源性休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上述各种危害将进一步恶化,最终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包括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肝衰竭、肾衰竭等,使病情更加凶险,治疗难度极大,死亡率极高。
总的来说,心源性休克的危害极其严重,可迅速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于心源性休克的患者,需要尽早识别、诊断,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尽可能地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