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相关呼吸道感染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原因:
一、免疫功能严重受损
HIV病毒通过攻击CD4⁺T淋巴细胞导致细胞免疫系统崩溃,使机体丧失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病毒表面的gp120蛋白与CD4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引发T细胞数量锐减和功能受损,肺泡巨噬细胞等非特异性免疫机制也受到抑制。
二、机会性感染高发
免疫缺陷状态下易继发多种病原体感染:
- 真菌感染:肺孢子菌肺炎最常见(占50%以上),其次为曲霉菌感染
- 细菌感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化脓性细菌多见
- 病毒侵袭: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常引发间质性肺炎
- 寄生虫感染:肺吸虫、弓形体等可造成组织损伤
三、病毒直接侵袭作用
HIV本身可破坏呼吸道黏膜屏障,直接损伤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肺泡结构,导致局部防御功能进一步下降。
四、多重感染叠加
约30%患者存在两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如细菌合并真菌、病毒合并支原体等,这种协同作用会加速病情恶化。
五、药物相关因素
部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如齐多夫定)可能引发间质性肺炎,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IRIS)也会在治疗初期加重呼吸道症状。
注:感染进程通常经历三个阶段:急性期病毒快速复制→无症状期免疫系统缓慢破坏→艾滋病期(CD4⁺<200/μL)出现严重机会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