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是一种严重的心脏内膜及其瓣膜的感染性疾病,通常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这种疾病可以影响心脏的功能,并且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以下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一些典型症状:
1. 发热
发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发热。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体温可能会高达39°C以上,并伴有寒战和全身中毒症状;而亚急性病例则表现为持续性的低热,体温一般不会超过39°C,午后和晚上体温较高。
2. 心脏杂音
心脏杂音的变化也是IE的一个重要特征。新出现的心脏杂音或原有杂音性质、强度的改变往往提示存在瓣膜损害,特别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较为常见。
3. 周围体征
周围体征指的是由于微血管炎或微栓塞导致的身体不同部位出现的一系列非特异性体征。这些包括:
- 瘀点:常见于锁骨以上的皮肤、口腔黏膜和睑结膜。
- 指甲下线状出血:出现在手指或脚趾甲床下方。
- Roth斑:视网膜上的卵圆形出血斑块,中心呈白色,多见于亚急性感染。
- Osler结节:手指或脚趾垫处出现豌豆大小的红紫色痛性结节。
- Janeway损害:手掌和足底直径1~4mm的无痛性出血红斑,主要见于急性病人。
4. 感染的非特异性症状
除了上述特定的症状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的全身症状,如疲乏、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关节疼痛以及皮肤苍白等。部分患者可能会发展成贫血,脾肿大,杵状指(趾),这些都是慢性消耗状态的表现。
5. 动脉栓塞症状
由于赘生物脱落造成的动脉栓塞可导致相应组织的缺血坏死,这可能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如脑、肺、四肢等。例如,肺动脉栓塞可能导致咳嗽、呼吸困难、咯血、胸痛等症状;四肢动脉栓塞则会引起肢体发冷、麻木或疼痛等缺血表现。
6. 心力衰竭相关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IE可能导致心功能下降,进而引发心力衰竭的症状,如运动耐力下降、呼吸困难、乏力及下肢水肿等。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从轻微到严重不等,取决于病原体种类、宿主免疫状态以及是否存在基础心脏病等因素。因此,在面对疑似IE患者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诊断,并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信息不能代替专业医疗意见,如果怀疑自己或他人患有此病,应尽快寻求专业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