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瘤的处理需根据瘤体大小、位置、增长速度及患者身体状况综合选择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一、非手术治疗方案
-
定期监测
- 适用于直径较小(通常<5cm)、无破裂风险的动脉瘤,每6-12个月通过超声、CT或MRI监测瘤体变化。
- 观察期间需控制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
-
药物治疗
- 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或ACEI类(如厄贝沙坦)用于降低主动脉壁压力,延缓瘤体扩张。
-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可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
二、手术治疗方案
-
传统开放手术
- 通过开胸/开腹切除瘤体并置换人工血管,适用于直径>5.5cm、快速增长或已破裂的动脉瘤。
- 手术效果确切,但创伤大、恢复期长。
-
介入治疗(微创手术)
- 采用覆膜支架或密网支架隔绝瘤腔,减少血流冲击,适用于特定部位(如升主动脉瘤)或高龄/高危患者。
- 优势包括创伤小、恢复快,但对瘤体形态和血管条件有较高要求。
三、辅助管理与注意事项
-
生活方式调整
- 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低脂饮食,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
-
感染或遗传因素处理
- 感染性动脉瘤需联合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与手术清除病灶。
- 遗传性疾病(如马方综合征)需定期筛查,必要时早期干预。
四、紧急处理
若出现剧烈胸痛、血压骤降等破裂征兆,需立即手术或介入治疗以挽救生命。
总结:治疗方案需个体化制定,结合瘤体特征、患者基础疾病及医疗条件综合评估。定期随访与危险因素控制是长期管理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