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与全身中毒症状
流行性出血热初期通常以突发高热起病,体温可达38℃-40℃,多呈稽留热或弛张热,持续3-7天。伴随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包括剧烈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以及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寒战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烦躁、嗜睡等神经精神症状。
皮肤黏膜充血与出血
早期特征性表现为颜面、颈部及上胸部皮肤显著充血,呈现“酒醉貌”,同时可见眼结膜充血、球结膜水肿(严重时形似“鱼泡眼”)。皮肤黏膜出血多见于腋下、胸背部,呈条索状或抓痕样瘀点,软腭及口腔黏膜也可见针尖样出血点。这些表现是毛细血管损伤的典型征象。
消化系统症状
部分患者在发热期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易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重症患者可能因肠道黏膜出血导致呕血或黑便。这些症状与病毒对消化系统的直接损伤及全身炎症反应有关。
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表现
尽管少尿期通常在中后期出现,但早期即可观察到肾脏损害迹象,如尿蛋白阳性、镜下血尿或管型尿。部分患者可能因肾区水肿出现叩击痛。这些变化提示病毒对肾脏的直接侵袭或免疫复合物沉积。
易混淆症状与鉴别要点
由于早期症状如发热、头痛、咽痛等与感冒相似,或伴随腹泻、腹痛而被误认为胃肠炎,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如鼠类接触)和特异性体征(如三红、出血点)进行鉴别。实验室检查发现血小板减少、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及尿蛋白异常有助于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