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传播:
-
呼吸道传播: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粪、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颗粒,通过呼吸道吸入感染。
-
消化道传播:进食被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或水,经口腔或胃肠道黏膜感染。
-
接触传播:被鼠咬伤或破损的皮肤黏膜接触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或血液后,导致感染。
-
垂直传播:孕妇感染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
虫媒传播:尽管我国从恙螨和刺螨中分离到了汉坦病毒,但虫媒传播的作用还不完全明确,需要进一步证实。
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主要是鼠类,包括野鼠和家鼠。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但主要以近距离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的机会多的人群为主。
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关键是避免与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及其排泄物接触,并采取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于高风险人群,特别是生活在疫区的人群,应定期接受疫苗接种以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