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的处理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个体情况选择综合治疗方案,具体措施如下:
一、一般处理
-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度运动(如散步、游泳),保持情绪稳定以减少心脏负担。
- 病情监测: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若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 紧急处理:若房颤合并严重缺氧或血流动力学异常(如低血压、心衰),需立即吸氧并接受心电监护。
二、药物治疗
- 控制心室率:
-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为首选药物,可快速降低心率。
- 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䓬):适用于β受体阻滞剂无效或禁忌者。
- 转复窦性心律:
- 新发房颤(≤48小时)可观察或使用普罗帕酮顿服。
- 持续房颤(7天内)可用胺碘酮或伊布利特静脉给药,成功率约50%。
- 抗凝治疗:
- 使用华法林、利伐沙班等预防血栓,降低脑卒中风险,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三、手术治疗
- 导管消融术:
- 通过射频或冷冻消融消除异常电信号,适用于药物无效的阵发性房颤,创伤小且成功率较高。
- 左心耳封堵术:
- 封堵血栓易形成部位,适合无法长期抗凝的患者。
- 外科迷宫手术:
- 在心脏手术中同期进行,通过切割缝合阻断异常电传导,多用于合并其他心脏疾病者。
四、其他治疗
- 电复律:
- 紧急情况下(如心梗、心衰)或药物无效时,通过电击恢复窦性心律,术后需药物维持。
- 中西医结合:
- 部分患者可联用中药(如速效救心丸)辅助缓解症状,但需遵医嘱。
注意事项
- 抗凝治疗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避免自行调整药量。
- 导管消融术后可能存在复发风险,需定期随访。
- 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者需同步控制原发病。
以上方案需根据患者年龄、并发症及耐受性个体化选择,建议在心血管专科医生指导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