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糖尿病的处理需结合医学治疗、日常管理和家庭协作,具体措施如下:
一、核心治疗措施
-
胰岛素治疗
- 1型糖尿病患儿需终身注射胰岛素,治疗方案需根据年龄、体重及血糖波动情况个性化制定。常用方式包括每日多次注射或使用胰岛素泵持续输注。
- 剂量需动态调整,婴儿剂量偏小,青少年随代谢变化需逐步增加,每2-3天根据血糖监测结果优化方案。
-
饮食控制
- 以低升糖指数(GI)食物为主,如全谷物、高纤维蔬果,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如甜点、含糖饮料)。每日总热量需匹配年龄、体重及活动量,三餐定时定量分配。
- 建议由专业营养师制定个性化食谱,平衡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摄入。
-
运动管理
- 每日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慢跑),可提升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血糖代谢。需避免空腹或剧烈运动,运动前后监测血糖并适时补充碳水化合物。
二、监测与调整
-
血糖监测
- 每日多次检测空腹、餐后及睡前血糖,使用便携式血糖仪或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CGM)。数据记录需详细,便于医生调整胰岛素剂量和饮食计划。
- 运动、感染或情绪波动时需加强监测频率。
-
定期随访
- 每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效果。定期检查眼底、肾功能及心血管健康,预防并发症。
三、综合管理支持
-
心理支持
- 糖尿病长期管理易引发焦虑或自卑情绪,需家长和医护人员共同疏导,帮助患儿建立积极治疗态度。
- 鼓励参与糖尿病教育课程,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
并发症预防
- 关注视网膜病变、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风险,避免因条款设定不合理延误治疗(如部分保险条款对儿童并发症标准显失公平)。
四、特殊情况处理
- 急性低血糖:随身携带含糖食物(如葡萄糖片),出现出汗、颤抖等症状时立即补充15g碳水化合物,15分钟后复测血糖。
- 感染期管理:疾病或应激状态下血糖易波动,需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并密切监测。
五、家庭协作要点
- 家长需掌握胰岛素注射、血糖仪使用及急救技能,建立规律作息和健康饮食习惯。
- 与学校沟通,确保患儿在校期间能按时进餐、注射胰岛素及监测血糖。
通过上述综合管理,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风险,帮助患儿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