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钙血症的处理需根据血钙水平、病因及并发症综合制定方案,具体措施如下:
一、一般治疗
- 低钙饮食:限制牛奶、虾皮、豆制品等高钙食物摄入。
- 增加饮水量:每日饮水2000ml以上,促进钙排泄,可饮用淡盐水维持电解质平衡。
- 调整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如散步、游泳)以增强骨钙吸收能力。
二、药物治疗
- 促进钙排泄:
- 利尿剂:呋塞米联合生理盐水输注,增加尿钙排出(需监测电解质,防止低钾/镁)。
- 抑制骨吸收:
- 双膦酸盐(如阿仑膦酸钠、帕米膦酸二钠):适用于恶性肿瘤或骨转移相关的高钙血症。
- 降钙素(如鲑降钙素):起效快,但作用短暂,多用于急性期。
- 激素类药物:
-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抑制维生素D活性和破骨细胞活性,适用于维生素D中毒或血液系统肿瘤。
- 西那卡塞/西咪替丁:用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抑制甲状旁腺素分泌。
三、病因治疗
- 手术:
- 甲状旁腺切除术:适用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 肿瘤切除:针对恶性肿瘤引发的高钙血症。
- 放化疗:控制肿瘤进展,减少骨转移相关因子释放。
四、严重高钙血症的紧急处理
- 透析治疗:
-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适用于合并肾功能不全或常规治疗无效者,可快速清除血钙。
- 静脉水化:
- 生理盐水扩容后使用呋塞米,加速钙排泄(需监测心功能)。
五、监测与管理
- 定期检测血钙、肾功能及电解质,调整治疗方案。
- 长期管理需结合原发病控制,如恶性肿瘤患者需持续监测骨代谢指标。
注意事项:高钙危象(血钙>3.5mmol/L)死亡率高,需立即住院治疗。治疗期间避免使用噻嗪类利尿剂、维生素D等可能升高血钙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