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位于贵州省中西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以下是对这些自然资源的详细介绍。
水资源
水资源总量与分布
- 安顺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达55.73亿立方米,市境国土面积平均产水量每平方公里59.97万立方米。
- 安顺市地处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水能资源丰富。
水资源利用
- 2023年1至10月,安顺市水力发电总产量达到21.24亿千瓦时,产值突破10亿元。
- 安顺市通过建设水电站,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提供了稳定的水资源,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水资源管理
- 安顺市自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以来,通过健全制度建设、培育节水型载体、强化宣传引路和规范水资源监管等措施,推进城市节水工作。
- 安顺市通过下好低碳生态、绿色发展两步棋,全力推进碧水蓝天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持续发展。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种类与储量
- 安顺市已发现矿产30余种,主要有煤、铝土矿、磷矿、大理石、锰矿、钼矿等。
- 煤炭为安顺市重要优势矿产,远景储量达130余亿吨,按现有生产能力计算,尚可服务年限在50年以上。
矿产资源开发
- 安顺市是“西电东送”工程主要依托的能源矿产,镇宁重晶石基地的开发使其成为世界钡盐的主要生产、供应基地之一。
- 矿产资源开发在安顺市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煤炭业。
矿产资源保护
- 近年来,安顺市在矿产资源开发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但部分地区仍存在粗放开采、生态破坏等问题。
- 安顺市正在加强矿山生态保护,推进绿色开发,确保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实现良性循环。
生物资源
生物多样性
- 安顺市境内生物种类繁多,拥有众多珍稀动植物资源。
- 已查明有药用植物2000多种,其中全国统一普查的456种重点药材中,安顺有406种,占89%。
珍稀动植物
- 安顺市拥有众多珍稀动植物资源,如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南方红豆杉等。
- 安顺市还是许多珍稀动物的栖息地,如穿山甲、白颈长尾雉等。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总量与分布
- 安顺市土地总面积926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量34417.05公顷,建设用地8462.48公顷。
- 安顺市地势西部高,东部和南部低,地貌为典型山区,地形切割强烈,山岭险峻。
土地资源利用
- 安顺市通过增减挂钩、易地扶贫搬迁、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等项目,盘活闲置集体建设用地150.6公顷,推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 安顺市通过土地出让,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推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安顺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这些资源为安顺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在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仍需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安顺的自然资源包括哪些类型?
安顺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
淡水资源:安顺市地处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境内河流纵横,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450.7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有295.9万千瓦。
-
矿产资源:安顺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40余种,主要包括煤炭、铅锌矿、铝土矿、锑矿、金矿、重晶石、萤石、石膏、硅石、方解石、炼镁白云石、饰面用灰岩、水泥用灰岩等。其中,煤炭、重晶石、水泥用灰岩等矿产储量丰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
生物资源:安顺市境内海拔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已查明有药用植物2000多种,其中全国统一普查的456种重点药材中,安顺有406种,占89%。安顺还拥有众多珍稀动植物资源。
安顺的自然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安顺的自然资源开发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下是关于安顺自然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介绍:
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生态破坏
- 违法开采与生态破坏:部分矿山企业如安顺市紫云县忠顺石材开发有限公司,在未取得必要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开采,导致生态遭到严重破坏。这些企业往往缺乏科学的开采规划,频繁调整开采方案,且未配套建设必要的环保设施,如排土场和截排水沟,直接将大量表土和废石顺坡倾倒,造成植被破坏和土壤侵蚀。
- 侵占林地问题: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违法占用林地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例如,忠顺石材开发有限公司非法占用林地349亩,其中包括92亩的防护林,而紫云县和财建材有限公司也非法占用了114亩林地。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森林资源,还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环境污染
- 水污染:部分矿山企业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河流和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例如,黔东南州凯里市大风洞镇其亚铝业有限公司猫猫岩矿区将废弃矿石违规填埋到已修复区域,导致大量黄色淋溶水渗出,pH值仅为2.6,呈强酸性。这种酸性废水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了长期的污染。
- 空气污染: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和废气也是重要的污染源。安顺市紫云县和财建材公司在矿区附近山谷违规倾倒石浆,未采取任何污染防治措施,导致矿区道路污水横流,扬尘四溢,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水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水电开发与生态平衡:安顺市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大力发展水电事业。截至2022年,全市已建成水电装机172万千瓦,年发电总量超过25亿千瓦时。水电开发在带来清洁能源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部分水电站的建设可能会改变河流的自然流态,影响下游生态基流,进而对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 生态修复与保护:在水电开发过程中,安顺市也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例如,关脚水电站不仅提供了清洁能源,还通过下泄生态流量满足下游河道生态基流,改善了下游河道生态环境和保障了农业灌溉用水。这种生态修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安顺市政府在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方面有哪些具体政策和措施?
安顺市政府在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方面实施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 《安顺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该规划是安顺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明确了耕地保护、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等关键指标。到2035年,安顺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40.9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66.9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993.23平方千米。
2. 耕地保护
- 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安顺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标。通过优化农业生产布局,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3. 生态保护修复
-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并严格管理生态保护红线,确保生态安全。加强三岔河、北盘江流域等自然生态保护修复,推进贵州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 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工程:实施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等,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4. 土地综合整治
-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探索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有序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5. 水资源保护
- 水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和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
6. 节约集约利用
-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严格开发强度管控,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利用,有序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和土地综合整治,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7. 改革创新
- 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系改革:深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推进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系。
8. 规划实施保障
- 组织领导与责任分工:安顺市人民政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确保规划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