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肥胖症的主要表现症状
一、生理及外观特征
- 体重/体脂异常超标:体重显著高于同龄、同性别儿童,部分患儿体脂率超过正常值2个标准差以上,或体重指数(BMI)大于23。
- 皮下脂肪堆积明显:脂肪分布均匀,常见于腹部、胸部、臀部及大腿,腹部可能出现皮纹(白纹或紫纹),四肢粗壮但肢端较细。
- 呼吸与运动功能受限:严重肥胖者因脂肪堆积影响胸廓扩张,出现呼吸浅快、活动后气短,运动时易疲劳或腿痛,行动笨拙。
二、代谢及内分泌异常
- 伴随慢性疾病:部分患儿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糖耐量受损或脂肪肝。
- 胰岛素水平升高:单纯性肥胖患儿可能出现胰岛素抵抗,但空腹血糖通常正常。
三、心理与行为表现
- 食欲异常旺盛:偏好高糖、高脂食物,食量远超同龄儿童,且常伴有懒于活动的行为倾向。
- 心理障碍:因体型自卑、孤僻,可能出现社交退缩、焦虑等情绪问题。
四、其他特征
- 性发育异常:性成熟可能提前,男孩因会阴部脂肪堆积导致外生殖器外观异常。
- 并发症风险:长期肥胖可能诱发扁平足、膝外翻、下肢静脉曲张等骨骼或循环系统问题。
注:部分症状需结合临床检查(如血脂、超声)进一步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