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的药物治疗需结合病因及症状进行个体化选择,常用药物分类如下:
一、针对病因的核心药物
-
溶栓与抗凝药物
- 脑梗死急性期可选用阿替普酶、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
- 长期预防血栓需联用华法林(抗凝)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
-
降脂稳定斑块药物
- 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脂、稳定动脉斑块,减少脑梗死再发风险。
-
神经保护与修复药物
- 依达拉奉通过抑制自由基损伤神经细胞,适用于中风后神经修复;
- 甲钴胺、胞磷胆碱可促进神经再生,改善周围神经损伤导致的麻木或无力。
二、针对症状的辅助药物
-
改善脑循环药物
- 丹参、银杏叶提取物等中药成分可促进脑部微循环,缓解缺血症状;
- 复方地龙胶囊、脑心通胶囊等中成药兼具活血化瘀与通络作用,适用于肢体麻木、语言障碍。
-
肌张力调节药物
- 巴氯芬、地西泮可降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度。
-
合并症管理药物
- 高血压患者联用硝苯地平等降压药;
- 糖尿病患者需配合阿卡波糖等降糖药。
三、注意事项
- 严格个体化用药:瘫痪病因复杂(如脑出血、脑炎、外伤等),需明确诊断后针对性用药;
- 多模式联合治疗:药物治疗需配合康复训练、物理治疗等综合干预;
- 动态监测调整:长期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需监测出血风险,他汀类药物需定期复查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