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运动障碍:这是瘫痪最主要的表现,患者的面部、躯干、肢体力量减弱,活动不便。如上肢无法抬起物体,下肢无法维持站立姿势,走路拖曳,严重时肢体完全不能活动。根据瘫痪的类型和程度不同,还可出现单瘫、偏瘫、交叉瘫、截瘫、四肢瘫等不同的表现形式。
- 肌张力异常: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时,患处肌张力增高,肢体可呈现特殊的姿势,如上肢呈屈曲旋前,下肢则伸直内收。被动牵拉肢体关节阻力增加,可表现为 “折刀样”“铅管样”“齿轮样” 肌张力增高。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时,患处肌张力降低,肌肉无力、松软,关节活动范围大于正常。
- 腱反射异常: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时,敲击髌腱、肱二头肌肌腱等,反射活动明显高于正常,还可能诱发肌肉节律性收缩,如髌阵挛、踝阵挛等。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时,腱反射则明显低于正常,敲击肌腱后,肌肉不出现收缩或仅有轻微收缩。
- 浅反射减退或消失:瘫痪肌肉不能正常收缩,可导致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及跖反射等浅反射减退和消失。
- 病理反射:当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时,大脑无法抑制脊髓的原始反射,会出现病理反射,包括 Babinski 征、Oppenheim 征、Gordon 征、Chaddock 征等。
- 肌肉萎缩或假性肥大:下运动神经元瘫痪时,肌肉萎缩会很快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如果时间较长,也可出现萎缩。某些肌源性瘫痪,如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在出现肌肉萎缩的同时,纤维组织会异常增生,表现为病变部位肌肉围度异常增加,称为假性肥大。
瘫痪还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言语障碍、大小便失禁、感觉异常、神经痛、皮肤改变等。不同病因引起的瘫痪,其伴随症状也有所不同,对病因诊断有很大的提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