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安全标准是确保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的核心规范,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基本原则
-
开槽支撑,先撑后挖
开挖前必须先安装支护结构,确保边坡稳定后再进行土方开挖,避免超挖导致边坡失稳。
-
分层分段开挖
严格按设计要求分层分段施工,每层开挖深度需符合支护结构设计工况,及时施工支护,严禁“挖空底脚”。
-
严禁超挖
开挖范围不得超过设计允许范围,避免扰动基底持力层,防止土体坍塌。
二、技术要求
-
支护结构要求
-
土钉墙需保证土钉、喷射混凝土面层养护时间≥2天;
-
钢板桩需检查锁口变形、桩身完整性,避免施工缺陷。
-
-
降水排水管理
开挖前应完成降水作业,确保基底处于设计水位以上,防止地下水涌入。
-
边坡防护
- 放坡开挖时设置截水明沟、集水井,喷射护坡时保持喷头与坡面垂直,防止空鼓脱落。
三、安全保障措施
-
现场管理
-
基坑周边设置警示标志,非作业人员禁止入内;
-
机械作业区设置防护栏杆,配备绝缘防护用品。
-
-
监测与应急
-
定期进行沉降、位移监测,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施工;
-
制定应急预案,配备应急设备(如沙袋、排水泵)。
-
-
人员培训
- 施工人员需佩戴安全帽、安全带,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四、规范依据
-
国家标准 :GB50202-201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
地方规范 :如《建筑施工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 120)。
五、分级管理
根据基坑深度、周边环境等指标,将基坑分为一级(≥10m)、二级(7-10m)、三级(<7m)三个等级,分别制定差异化管理措施。
以上标准需结合具体工程实际情况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通过专家论证或备案,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