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来款项清理不及时的原因可从思想意识、制度机制和人员管理三个层面综合分析,具体如下:
一、思想意识层面
- 管理观念滞后
部分单位领导对往来款项管理重视不足,未将其视为财务管理的核心任务,导致清理工作被忽视或拖延。
- 风险意识淡薄
企业或单位对往来账长期挂账可能引发的坏账风险、资产流失等后果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清理的积极性。
二、制度机制层面
- 内控制度缺失
未建立完善的往来账款责任追究制,领导干部离任时清理工作缺乏监督,导致“新官不理旧账”现象普遍。
- 管理流程不规范
-
部分单位未定期对账,导致账目信息滞后且不准确;
-
坏账处理不及时,未及时报损或核销,进一步加重账目混乱;
-
资金列支违规,通过往来账户隐瞒费用支出,掩盖管理问题。
三、人员管理层面
- 专业能力不足
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缺乏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导致账目核算不规范、清理工作滞后;
- 临时抽调人员从事财务工作,缺乏系统培训,易出现操作失误。
- 人员变动频繁
领导或财务人员频繁更替时,会计资料移交不完整,新人员对历史账目不熟悉,导致清理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其他影响因素
-
技术手段落后 :部分单位未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技术辅助清理,效率低下;
-
外部因素 :如对方单位破产、失联等,导致应收款项无法收回。
建议 :需从完善制度、强化监督、提升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入手,建立定期清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往来款项及时核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