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子长霉菌处理方法
以下是针对不同材质盘子的去霉消毒步骤及预防措施:
一、清洁与消毒步骤
-
初步清洁
- 用洗洁精或海绵刷彻底刷洗盘子表面,去除可见霉斑和污渍。
- 若霉斑顽固,可撒盐或食用碱辅助摩擦刷洗。
-
浸泡消毒
- 白醋+盐水法:将盘子浸泡于白醋与温水(比例1:1.5)或盐水溶液中,静置30分钟至1小时,软化并溶解深层霉菌。
- 淘米水法:用淘米水浸泡发霉餐具10分钟,利用淀粉吸附霉菌,再搭配盐或碱刷洗。
-
高温处理
- 煮沸消毒:将盘子放入沸水中煮20分钟(可加入白醋增强效果),高温可杀灭霉菌孢子。
- 蒸锅蒸制:清洗后的盘子置于蒸锅中,高温蒸汽蒸15分钟,适合耐高温材质(如陶瓷、玻璃)。
-
紫外线/化学消毒
- 使用紫外线消毒柜照射30分钟以上,破坏霉菌DNA结构。
- 塑料材质可用稀释漂白水(按说明书比例)浸泡去霉,但需彻底冲洗干净。
二、干燥与存放
- 彻底晾干
- 消毒后立即用干净布擦干,并在阳光下暴晒或通风处晾至完全干燥,避免残留水分滋生霉菌。
- 存放环境
- 存放于干燥、通风的橱柜,避免叠放过密;竹木制品可竖立放置加速水分蒸发。
三、特殊材质处理建议
- 木制/竹制盘子:若霉斑深入孔隙,即使表面清洁后仍可能残留霉菌,建议直接更换。
- 塑料盘子:漂白水浸泡后霉斑未完全去除则需丢弃,避免健康风险。
四、预防措施
- 定期消毒:每周高温蒸煮或紫外线消毒一次,减少霉菌滋生。
- 控湿防潮:洗碗后立即擦干,避免长时间浸泡;橱柜内放置干燥剂吸湿。
提示:若霉菌反复滋生或餐具已变色变形,建议更换以确保卫生安全。